首頁 > 緬甸冒險 美麗與哀愁的遙遠旅地
 封面故事 緬甸冒險 美麗與哀愁的遙遠旅地2012 年 06 月號

緬甸冒險

美麗與哀愁的遙遠旅地

從台灣出發,約莫4小時的直飛航程就能抵達緬甸的舊首都——仰光“Yangon”,儘管2005年後政府已遷都至內比都,但絲毫無減仰光依舊身為國家門戶的魅力,也是認識緬甸文化的起點。然而,這條看似方便的觀光大道,卻是緬甸花了許久時間才重回旅人版圖,緬甸的民主鬥士翁山蘇姬昔日便曾表示反對觀光,因為遊客的每一分錢都會進入軍政府的口袋,但隨著封閉的軍政體制在近年逐步改革開放後,緬甸終露一線曙光,也再度站上旅遊在內的國際舞台。

 

 

相較於緬甸其他古老城市,仰光或許並沒有太悠長的歷史底蘊,不少遊客都會將其視為進入緬甸的跳板而不久留,但其實在這裡能感受到的,幾乎是整個緬甸人文社會、歷史變革以及宗教發光發熱的軌跡流動。

在飛機降落至仰光機場前,從天空細細俯瞰這座城市,寬闊、濁黃的仰光河橫貫市區,彩色的鐵皮屋頂在熾熱的夏季陽光中格外顯眼,零星分布在街道中的佛塔群反射著金芒點點,包圍著城市的則是綠綠黃黃的鄉野稻田。從天際所看到的這一切,不單單是風景,更像是整個緬甸的縮影:集中的市區機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宗教叢林,以及農業立國的淳樸社會。

來到緬甸,不能不先了解影響其政局與社會甚劇的近代歷史。1885年,英國正式滅緬,展開長達六十餘年的殖民統治,而在二次大戰期間,日本與緬甸更有著既是盟友也是侵略者的複雜情感,在在影響緬甸文化深遠。為人所詬病的軍政府則是在1962年,由尼溫將軍發動政變奪權,試圖將緬甸改變為社會主義國家,但聽來卻更像是獨裁者的專制藉口,從此民不聊生,人民的反抗與血腥鎮壓衝突不斷;1988年翁山蘇姬回國照顧母親時,目睹政府的不公不義,親眼見學生被軍人槍殺,因而踏上民主改革之路,以溫柔和堅毅抵抗槍桿,雖陸續被軟禁長達15年,但仍舊沒有放棄,直至2010年才最終獲得釋放,並隨著憲政改革開放、新任總統登盛上任、國會議員補選等政府轉型措施,似乎可說是獲得最終的民主勝利,儘管只是剛開始。

現在,雖然緬甸仍有許多地方禁止遊客進入,但走在街上已不再風聲鶴唳,也沒有令人憂煩的滿街軍警,在仰光經營民宿的老闆打趣說,從去年底希拉蕊造訪後,遊客有增多的趨勢,在歷經多年的慘澹經營,「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她說。畢竟若總是執著於政治的包袱,那對一般緬甸民眾而言,太沉也太重。

 

 

無論是否為佛教徒,若沒有走進佛塔,就像沒來過緬甸一樣。宗教是緬甸社會最重要的精神依歸,無論是街上化緣的僧人與比丘尼、各式各樣的鮮花,或一座比一座規模宏大的佛塔或寺廟,都是緬甸人民最虔誠的心意,和文化的延續。

 

 

 

規模極其壯觀恢宏的雪達根大金塔位於Singuttara山丘上,是仰光市的象徵,輕易地就能從城市不同角落遠眺至這座神聖耀眼的佛塔,城市內其他建築都仿若有默契般不會高過於祂,神聖地位可見一斑。

許多信徒皆會不辭遠路前來朝拜,任憑緬甸在歷史洪流中風雨飄搖,但這份信仰始終堅定不移。四面皆有入口和長廊,北面和西面入口還各設置了電梯和手扶梯,方便朝拜的民眾上山;主要的南面入口有兩座巨大的Chinthe,為半獅半龍的神獸,通常皆成對出現,在緬甸各廟宇、甚至緬甸紙鈔上皆能見到祂們的蹤影。

大金塔的建成年代眾說紛紜,但據信至少已有1,500年歷史,在歷經數度整建後,目前塔高98公尺,為一實心的佛塔,基底為磚石,外覆厚實、重達7噸的金塊,整體形狀有如倒扣的鐘,逐步往上內縮,中層雕塑為蓮花瓣與芭蕉花蕾,最上面則是寶傘,由數千顆碎鑽和紅寶石鑲嵌而成,並掛滿民眾所捐獻的珠寶飾物(每4年會掛一次),傘頂上還有一顆重達72克拉的鑽石,這份「厚重」的虔誠心意,讓這座據傳埋有8根佛祖頭髮遺物的神聖基地,顯得更加華麗、氣勢非凡,也讓人吃驚於所得並不高的緬甸人民,卻如此捨得為宗教「付出」。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TO'GO泛遊情報》雜誌第181期(2012年6月號)

雪達根大金塔 Shwedagon Pagoda緬甸的信仰中心

神聖.佛與信仰

真實.仰光生活

購物車    |        |    聯絡我們    |    Q&A    |    廣告刊登    |    隱私權條款    |    版權聲明    |    網站地圖
請輸入您的E-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
電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