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廣州商都傳奇
 世界風情 廣州商都傳奇2010 年 12 月號



廣州商都傳奇

從清朝十三行到如今廣交會說起

    十三行是廣州的路名,現在雖是一條普通街道,這名稱在清朝可是響遍全歐洲。清朝開放廣州對外通商,十三行是中、外生意往來唯一管道,這些商行老闆有人甚至已名列世界首富排行榜。隨著列強環伺、入侵,廣州繁華落盡,十三行也走入歷史,只剩下令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流傳在巷道間;而如今當地每年舉行兩次的廣交會,將廣州重新與世界貿易接軌,又開啟繁榮的另一章。


        廣州市區有一條平凡的路名叫十三行,這條路一早就湧進各方前來批發服飾的人,成堆待運送的貨物就堆在道路旁,熙來攘往的人潮,專注在自己挑揀的貨色上,只有洋化的建築外觀,略可窺見其隱身市井下的不凡身世。

        廣州繁華商都的身世,就要從十三行說起。清朝實施一口通商,只開放廣州對外貿易,並且外國人不能與中國商人直接交易,必須透過清廷指定的商行才可以,這些商行統稱為「十三行」。

 

 

        十三行最鼎盛時期在乾隆至嘉慶年間,以同文行、廣利行、怡和行、義成行最出名,來往的國家有英、法、瑞典、荷蘭、巴西、葡萄牙、西班牙及東南亞等數國,也因為十三行的壟斷,使這些商行迅速累積財富,當時知名的巨富有盧觀恆、潘啟官、伍秉鑒、葉上林等,甚至連在歐洲國家都榜上有名。

 

        十三行的沒落始於清道光年間,清廷要求十三行每年進貢銀兩,還要捐款救災,清廷在《南京條約》需償還的洋銀$300萬債務中,伍秉鑒就幫忙出了1/3的款項。也由於海關管理十三行,並以各種名義勒索,例如商人要加入或退出十三行,都須付上巨款,在在都讓人吃不消。

 

      《南京條約》的簽訂,取消廣州一口通商及十三行的特權,十三行迅速衰落,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廣州人民焚燒外國人居住地及十三行,十三行的繁華頓時化為灰燼,據說當時被火燒熔的白銀流滿珠江北岸,十三行的傳奇也就此走入歷史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TO'GO泛遊情報》雜誌第163期(2010年12月號)

購物車    |        |    聯絡我們    |    Q&A    |    廣告刊登    |    隱私權條款    |    版權聲明    |    網站地圖
請輸入您的E-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
電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