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伊斯坦堡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土耳其舊都
 歐洲風情 伊斯坦堡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土耳其舊都2015 年 06 月號

 

 

 

千年首都

位於馬爾馬拉海和黑海之間的伊斯坦堡,不僅是絲路終點、黑海到地
 
中海海路必經之地,亦連結歐洲與中東的鐵路網絡,得天獨厚的地理
 
位置吸引世界商賈往來,也歷經東西政權爭奪。以首都之姿繁盛長達
 
千年的伊斯坦堡,直到土耳其共和國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堡持續擴張
 
成為人口上千萬的大型都會區,穩坐土耳其文化與商業中心地位。
 

伊斯坦堡的誕生
 

西元前660年,來自雅典附近的墨伽拉殖民者在今日的薩拉基里奧角建城,取名為「拜占庭」城,播下伊斯坦堡發展種
 
子,之後經歷波斯、雅典、斯巴達與羅馬人的統治,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將此處定為羅馬帝國東部新首都,人們普遍稱
 
呼其為「君士坦丁堡」。關於「伊斯坦堡」名稱由來,一說來自拜占庭帝國時期,由於希臘語的「進城去」發音近似
 
istimbolin,人們念著念著變成為今日的Istanbul。另一說法則是在鄂圖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下君士坦丁堡後,為城市
 
命名Islam-bol,意指「豐富的伊斯蘭」,爾後演變為今日的伊斯坦堡。
 
 
 
世遺之旅
 
伊斯坦堡前後經歷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文化
 
洗禮,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昔日的皇宮禁地與信仰中心開放
 
為大眾參觀的博物館,位於歐洲區域的蘇丹艾哈邁德區,兼容不同文
 
化精華,正是探索伊斯坦堡世界遺產的起站。

 
探索世界文化遺產的時代容顏


被評為拜占庭建築巔峰之作的聖索菲亞博物館,是拜占庭帝國時期境內最大的教堂,也是歷代君主加冕之地。權傾一時
 
的教堂,歷經三度重建,西元360年,君士坦丁大帝創建聖索菲亞大教堂,而後遭遇祝融;415年第二次重建,又因尼卡
 
暴動而損毀。532年查士丁尼大帝第三度重建,歷時6年完成,在其一聲令下,包括埃及的綠斑岩、艾菲索斯的希臘圓柱
 
等建材運至君士坦丁堡建造教堂。正廳內高55.6公尺、直徑約31公尺的大圓頂以帆拱支撐,接駁下方石柱防止崩塌。教
 
堂牆上的馬賽克壁畫,以金、銀、玻璃、陶土和多彩寶石拼貼聖經人物與拜占庭君王畫像,反映當代君王欲親近宗教籠
 
絡民心的用意。
 
 
  奢華皇宮

   1453年以降,伊斯坦堡晉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
 
   歷任蘇丹前後修建數座宮殿,老皇宮保存鄂圖曼傳統精華,新皇宮
 
   則體現19世紀伊斯坦堡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轉變,走進蘇丹的 皇宮,
 
   探索後宮生活祕辛,見證帝國統領三大洲的榮華。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TO'GO泛遊情報》雜誌第214期(2015年6月號)

購物車    |        |    聯絡我們    |    Q&A    |    廣告刊登    |    隱私權條款    |    版權聲明    |    網站地圖
請輸入您的E-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
電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