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門夏之旅 暢遊大小金門,勇闖大膽島
 封面故事 金門夏之旅 暢遊大小金門,勇闖大膽島2020 年 08 月號

 

 

金門夏之旅   暢遊大小金門,勇闖大膽島

疫情當下出不了國門,能搭飛機飛出台灣本島的「偽出國」正夯。擁有獨特文化的金門,被認為是所有外島中,人文景致最為豐富的。在大金門賞美景、漫步潮間帶;在小金門訪古蹟,品私房小吃,另外,別忘了乘風破浪前進大膽島,這個國界邊緣的島嶼,有著最不加修飾的戰地風情。大小金門加上大膽島,今年夏天,就從金門出發,重新發酵那一份無以名狀的鄉愁,從堅毅到璀燦,靜心走踏間,看見珍貴也拾回感動。

 

風之篇章 大金門

古希臘人相信,萬物均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所構成,若以此為論,那金門的主成分肯定是風。自古以來,金門文風鼎盛、商賈叱吒風雲,每年西風起,鸕鶿大軍更會順風而至,與島上數百隻用以鎮風的風獅爺一同,持續譜寫金門的風之篇章。

 

文風薈萃商賈僑鄉
至少在東晉時,就有中原人士因避禍屯墾來到金門,由於開發甚早,歷代文風鼎盛,金門因而產生相當豐富的文化風貌。拜訪古蹟當然是玩大金門的重頭戲,在金門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古蹟共有13處,瓊林蔡氏祠堂(家廟)範圍最大、保養最佳,廳堂內各個表彰匾額高掛,是「金門出能人」的極佳佐證。
金門人愛讀書是出了名的,但他們不只讀萬卷書,更是行萬里路。明清兩朝,地瘠人貧的金門受廈門的影響,年輕男子紛紛轉往南洋發展開創事業,金門人稱這種情形為「落番」。而外出打拼的壯丁,在掙了錢都會匯回家鄉,也會在金門蓋洋樓以表身分。這些美輪美奐的洋樓,當地稱為「番仔樓」,它有中國傳統建築的格局形式,並搭配西洋建築的裝飾語彙,頗具文化交融的雅緻風情。
目前金門保存最好的番仔樓為1921年興建的陳景蘭洋樓,純白色的外觀還有精緻雕花與對稱拱門,讓人有來到歐洲的地域錯置之感。100年來,陳景蘭洋樓用途多變,曾作過軍醫院、金門中學校舍及官兵休假中心,現在則以華僑歷史與整建過程為主軸,改闢為歷史展示空間,在浪濤聲相伴下,此地綜觀古今,讓人嚮往陶醉。

 

金門版摩西分海
打開所有介紹金門的旅遊書,所佔篇幅最大的,通常是歷史建築與戰爭遺跡,不過為順應旅遊生態的轉變,金門也開始發展「網紅景點」,現在讓網美們與攝影玩家流連忘返的,肯定是有「金門版摩西分海」之稱的建功嶼。建功嶼是一座面積只有500平方公尺的小島礁,多數時間孤懸於海中,但在退潮時候,海底步道便會浮現,這時就可以步行到島上,所以才被稱為摩西分海。
建功嶼曾是個悲傷之地,過去醫療技術不發達,建功嶼專門用來收治痲瘋病患,也因為建功嶼特殊的地理條件,這些病患一入島很難再出來,只能在島上自生自滅。2003年,金門有計畫地將建功嶼觀光化、2013年,芬蘭藝術家的Marco Casagrande,以金門養蚵文化為發想,在分海大道上創作了四座高3公尺,名為《牡蠣人》的巨大裝置藝術,漲潮時,他們就像站在海面上,退潮時,露出攀滿藤壺的大長腿,比例失衡,顯得十分前衛。
走在海中央,腳旁是擁有豐富生物樣態的潮間帶,招潮蟹、彈塗魚,有時還有鱟,不遠處則是即將完工的金門跨海大橋,在建功嶼上,豎立望著故鄉福建南安的鄭成功石像,這也是熱門打卡景點。不過拜訪建功嶼一定要注意時間,由於退潮時間日日不一,過去總發生遊客在島上拍照拍過頭,因而忘記歸時而被困在島上的窘境,最後還得出動小艇才把人接回。

 

 

 


砲聲隆隆  小金門

小金門又稱烈嶼,在八二三砲戰期間,這不到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落下二十多萬顆砲彈,整個小金門滿目瘡痍幾乎被炸翻。而在走過血淚交織的歷史後,小金門依然昂首闊步,用獨有的戰地文化與歲月淚痕,持續高喊著雄壯威武。

 

九宮坑道探險揭祕
前線中的前線不是浪得虛名,在熱戰時期,烈嶼島上開鑿大大小小的坑道,其中九宮坑道最具規模,由於鄰近九宮碼頭,總是遊客一踏上小金門,率先拜訪的景點。當年八二三炮戰爆發,小金門成為守護台灣安全的第一線,為了因應全島戰備工事地下化而開鑿,決定在1961年開始修建九宮坑道,但因為花崗岩太硬了,挖了快6年才完成。
完工的九宮坑道,渠道寬廣且機關縝密,有4處出海口及5座地下坑道聯結碼頭,最多一次可以容納52艘小艇停泊,因為岩層堅硬,結構穩固不太怕炸,是島上相當值得信賴的軍事據地。而在戰事遠颺後,九宮坑道轉變為烈嶼遊客服務中心,陰暗潮濕的洞內,展示金門與中國廈門相對位置、小金門的遊玩賞景據點等資訊,初訪烈嶼記得先來這報到,便可對烈嶼有一全面性的了解。

 

繽紛廈門近在眼前
烈嶼離廈門實在太近了,只要望向西方,幾乎全島都能看到摩天大樓林立的廈門市。入夜後,廈門高樓群成了以霓虹為顏料的繽紛畫布,眼前光彩耀眼的都市樣態,與淳樸的小金門倒是有些格格不入。眺覽廈門夜景有幾個好賞點,像是上林將軍廟,這裡有廣大的廟埕,在夏夜晚風相伴下,經常舒服得一坐就忘記了時間。
另一處是島嶼北方的貓公石海灘,因為遍布著受海水侵蝕而凹凸不平的石頭,在閩南語中,形容顏面坑坑洞洞的男子為「貓公」,怪石像極貓公臉,便稱呼為貓公石。貓公石海岸上,還留有當年的反登陸樁軌條砦,且此地視野相當遼闊,可欣賞晚霞之美與城市風貌,從海面拔然而出的廈門樓群,如海市蜃樓般增添不少的神奇魔幻。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TO'GO泛遊情報》雜誌第271期(2020年8月號)

 

 

購物車    |        |    聯絡我們    |    Q&A    |    廣告刊登    |    隱私權條款    |    版權聲明    |    網站地圖
請輸入您的E-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
電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