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太平山鐵路 走入歷史的林業王國
 封面故事 太平山鐵路 走入歷史的林業王國2020 年 10 月號

 

 

太平山鐵路 走入歷史的林業王國

鐵皮老火車在雲霧繚繞的宜蘭太平山緩行,勁風掃過遺世獨立的巨木們,傳來極為野性的吶喊呼喚。在高山密林中潛行,總覺得時光停滯不前,那就乾脆依循歲月足跡,走入歷史的林業王國,相遇千年檜木,嘗試寄情自然,並懷著回歸山野的壯闊胸懷,在這片原始叢林中,大口森呼吸。

 

篳路藍縷   台灣林業的故事

16世紀中期,葡萄牙水手執行遠東航程任務中,在太平洋西岸發現一座布滿原始密林的綠色島嶼,他們忍不住喊出:「Ilha Formosa」。至此,本意為美麗之島的「福爾摩沙」,成為台灣最親切的小名,而島上那些幾乎遮蔽天空的巨木,則開啟台灣林業的百年輝煌歲月。

 

山嶽如畫,台灣像艘漂泊在海面上的綠色方舟,數萬年來,用最濃密深沉的綠意,守護大自然賜與的寶藏。以時代綜觀,台灣林業發展不算早,荷西明鄭時代,統治者無力開拓山林;清領初期,因對台灣治理仍屬消極,他們擔心漢人入山會與原住民發生衝突,同時也怕異議份子入山後將難以取締,於是,清朝頒布了「封禁山林」政策,嚴禁漢人私自入山。
這一封,就封了200年,要到1875年牡丹社事件後,清政府開始正視台灣的天然資源,於是同意漢人入山開墾。之後在劉銘傳擔任巡撫時,設立了伐木局,管理當時沿海與低山地帶的林木砍伐,此時開採樟木為林業經營重心,樟木煉製後成為樟腦,是除了砂糖跟茶葉,最能替台灣賺進外匯的經濟作物。


台灣林業開拓輝煌史
真正讓台灣林業走向鼎盛的,是在日治時期。由於國土大多位於溫帶,日本人覬覦台灣的熱帶林木已久,在取得統治權後,隨即大規模地開發台灣森林資源,當時,阿里山、太平山和八仙山為三大林場,開採目標也從樟樹轉為珍貴的檜木,為了增加效率,還闢建不少林道、索道與森林鐵道。
戰後,靠著日治時期的林業基礎,林務局加以規畫整理森林,並擴充經營,同時也新築了些許林道與森林鐵道,在山巒間形成更綿密的運送網路,進入了所謂的「大伐木時代」。在1965→75年間,台灣每年平均伐木面積超過1萬公頃。直到1975年,政府注意起森林對國土保安的重要,加上幾大林場的檜木林幾乎伐盡,具破壞性的伐木期終慢慢進入尾聲。
1989年,政府宣布禁伐一級天然林,也就是紅檜、扁柏、台灣杉、香杉、肖楠這五種針葉木,台灣森林終可開始休養生息,林務局的業務也從伐木轉為育林與推廣森林遊樂事業。而本來用於運送木頭的森林鐵道,若有幸躲過颱風肆虐與光陰摧殘,現在則成為我們用來回味過往林業輝煌的最佳記憶載體。

 

 

 

火車快飛   太平山森林鐵路

日治時期的六大森林鐵路,現僅存阿里山森鐵仍在營運,而下一條有可能再現於世人眼前的,是連接羅東市區與太平山林場的森林鐵路。這條1979年後就全線停駛的鐵道,保留了羅東林業發展軌跡與歷史價值,也是通往全台最大檜木林地的交通要道,未來通車後,也將結合沿線景點,載著乘客與檜木記憶,在新的時代繼續火車快飛。

 

多條鐵道構綿密路網
1924年開發太平山林場時,當時索道等較具效率的運材技術已漸成熟,因此太平山森林鐵路,便依照地勢與所需,分別建構了鐵道與索道兩大系統。從羅東的竹林車站到太平山林場的土場,採用的是跟阿里山森林鐵路相仿的鐵軌,而從土場站開始,則換以索道及輕便鐵路交替登山,兩種線路各司其職,一同建構起太平山林業的輝煌年代。
太平山鐵路沿線熱鬧一時,以鐵軌為主的羅東段,沿途各站因林業興盛帶起了繁榮;土場站以上,則為太平山森鐵,在伐木時期,除了主線的土場←→仁澤←→蘭臺←→白糸外,白糸以上稱為太平山線,闢有更深入的見晴線、茂興線與三星線,之後還接收大元山工作站的晴峰線、埤ㄚ線,形成非常綿密的林木運送網絡。

 

停駛多年復駛露曙光
1982年太平山林場正式停產後,所有運材設施皆結束其工作歲月,而在土場站以上的太平山森鐵段,多數路段都已拆除,如見晴線轉型為見晴自然步道;部分三星線及晴峰線改建為翠峰林道,連接太平山莊與翠峰湖;埤ㄚ線則改為山毛櫸國家步道。這三條林步道,都還能找到殘存的路軌及轉轍器。
至於羅東森林鐵道段,在1970年時,還多興建了竹林至羅東車站的鐵軌,讓這條路線可直接連通到台鐵宜蘭線,更增便利。然而,1976年後林場產出下降,客運方面亦日漸不敵公路運輸,加上本線許多路段緣溪而建,易受洪水破壞。在種種因素之下,羅東森林鐵道於1979年結束營運,共歷時56年。
羅東森鐵廢線後,不少路線基礎留存至今,隧道、路堤及橋墩多仍可見,加上近年來宜蘭主力發展觀光,不少人認為羅東森鐵具有十足觀光潛力,若能全線復駛,不只可引導遊客進入太平山,對於沿線發展更有助益。對此,宜蘭縣政府已提出初步方案,目前先以回復羅東站←→竹林站為目標,之後則繼續爭取從天送埤、長埤湖、九芎湖到清水地熱園區的「天長地久」路線復駛,但若要全線通車,由於涉及到地權跟路線,可能還得再等好幾年,才能再見昔日榮光。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TO'GO泛遊情報》雜誌第273期(2020年10月號)

 

購物車    |        |    聯絡我們    |    Q&A    |    廣告刊登    |    隱私權條款    |    版權聲明    |    網站地圖
請輸入您的E-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
電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