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哥德式的巴黎 彩繪玻璃下的聖路易歲月
 歐洲風情 哥德式的巴黎 彩繪玻璃下的聖路易歲月2022 年 08 月號

 


哥德式的巴黎   彩繪玻璃下的聖路易歲月

 

壯麗的哥德式(Gothic)建築源起於11世紀下半葉的法國,在稱霸歐洲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Louis IX,1214→1270)時期,更是推波助瀾地建起許多哥德式教堂,因此也在歐洲颳起一陣旋風,偌大的玻璃彩繪玫瑰窗與細膩的雕刻,代表了低調又華麗的中世紀時代。

 

哥德式教堂  教堂裡的聖路易歲月

哥德式建築由羅馬式(Romanesque)建築演變而來,教堂平面沿用了拉丁十字形,以尖形拱門代替了羅馬式的半圓形拱門,擁有高聳垂直的尖塔,據說讓人將目光引向天空,也代表與上帝更近的距離。同時以肋狀拱頂與修長立柱來展現內部挑高開闊的神聖空間,並使用大面積的窗戶來取代牆壁,除了表現高超的建築工法外,也可將自然光引入室內。

 

巴黎聖禮拜堂(La Sainte-Chapelle)

1243年聖路易下令興建巴黎聖禮拜堂,這座精心設計的哥德式建築物,目前位於巴黎高等法院內,擁有塞納河圍繞的美景,在七年間修建完成,當初建造目的在於保存耶穌受難時的聖物,如受難時所戴的荊冠、十字架碎片等。據說聖路易自君士坦丁堡購入這些聖物的價格,還遠比修建聖禮拜堂的費用高了3倍,可見這些聖物在君權神授的年代,對君主擁有重要的意義與地位。
巴黎聖禮拜堂擁有傳統哥德式的外觀,以兩座優雅的旋轉樓梯連結上下兩層,由建築中遙想當年壁壘分明的社會階級,來此做禮拜時,下祭堂(下層)為民眾、朝臣與隨從們所用、高7公尺,上祭堂(上層)則專為國王和皇親們所設計、高達20.5公尺,基督受難的聖物則曾供奉於上祭堂中間的神龕中。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說到巴黎的哥德式建築,巴黎聖母院絕對是具代表意義的其中一座,其著名的玫瑰窗以及建築主體便是在路易九世任內期間完成,此後成為巴黎重要的場所之一,包括拿破崙的加冕典禮、許多總統的葬禮都在此舉行。在聖母院外廣場地板上有個「巴黎零點」(Point Zéro)紀念處,以這個點為中心來當作全法國與巴黎距離的計算標準,也可說是巴黎的正中心、更稱為巴黎的心臟。
在2019年發生大火前,每年約有1,200萬人參觀巴黎聖母院,是巴黎最多遊客造訪的觀光景點之一。為了恢復昔日輝煌模樣,法國政府也為此舉辦了國際建築設計競賽,希望能重塑聖母院屋頂線,為此要修舊如舊、還是建造新尖塔樣式,業界展開熱烈討論,雖然可能要等落成時才會知道,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自2021年開始,聖母院重建工程已如火如荼地展開,希望能如期完工來迎接2024年的巴黎夏季奧運。

 

 

 

蘭斯聖母院(Notre-Dame de Reims)

同樣稱為聖母院、也有著幾乎相同的外觀,蘭斯聖母院或許沒有巴黎聖母院的名聲響亮,但擁有更悠久的歷史,其主教堂從公元481年法國第一位國王克洛維(Clovis)在此接受洗禮和加冕儀式後,從1027年開始,一直到1789年推翻君主制的法國大革命,前後一共有二十五位國王在蘭斯大教堂裡舉行加冕典禮。更有「國王的教堂」之稱。事實上,巴黎聖母院就是仿造蘭斯聖母院的外觀所建造。
而聖路易也不例外,1226年11月29日由蘇瓦松主教為其戴上王冠,不過相較於歷史上許多國王的加冕儀式,路易九世的加冕可說是草草地完成,一來是為了快速確立其王位、二來是許多大人物並未出席,據說是因為當年的路易九世還只是個12歲的孩子,也有一說為典禮的舉行本身就非常倉促,並沒有時間讓這些貴族或高級教士們準備。不過當時缺席的「大人物」們或許根本沒料到,這位孩子未來會成為稱霸歐洲的「完美怪物」吧!

 

聖但尼聖殿(Basilique de Saint-Denis)

前述的的法國國王加冕儀式大多於蘭斯聖母院舉行,而法國王后的加冕儀式則選在聖但尼聖殿,同時幾乎所有的法國君主皆安葬於此地,包括聖路易也在此長眠。其主要外觀是聖路易在1231年建議下所改建而成,故擁有當年盛行的哥德式風格。此處歷史十分悠久,可遠溯於古羅馬時代,原是羅馬人的墓地,其考古遺蹟仍遺留在主教座堂的地下。
在313年,法國巴黎第一位聖徒兼巴黎第一位主教聖但尼殉道後埋於此處,並建立起陵墓式的小聖堂。隨時間從小聖堂演變為修道院,雖非真正的天主教宗座聖殿,但因其神聖地位被人們稱呼為聖殿。直到1966年真正升格為主教座堂後,才正式成為聖但尼主教的駐地。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TO'GO泛遊情報》雜誌第293期(2022年8月號)

購物車    |        |    聯絡我們    |    Q&A    |    廣告刊登    |    隱私權條款    |    版權聲明    |    網站地圖
請輸入您的E-MAIL訂閱或取消電子報:
電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