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暑假變身小廚師!農村水保署臺東分署首辦「縱谷食農體驗營」 從泥巴到嘴巴學習家鄉味

百位親子齊聚台東農村,共學共食體驗食農教育。 百位親子齊聚台東農村,共學共食體驗食農教育。

暑假來臨,孩子的暑期活動該怎麼安排?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東分署(以下簡稱臺東分署)今夏首度推出「探索吧!!縱谷食農小廚師食農料理體驗營」,於7月26日至27日舉辦為期兩天的活動,透過沉浸式的體驗課程,讓學童親近土地、認識在地農產,並親自動手下廚,完整體驗「從泥巴到嘴巴」的食農教育旅程。

本次體驗營由臺東分署與關山鎮農會米國學校、後山巡米所(梓園碾米工廠)、痴愛玉、宏昌客家菜館等地方農業及餐飲業者共同合作辦理,吸引來自台東與花蓮兩縣共計30名國小學童參加。這些孩子在活動中化身為「小廚師」,循著在地農業的脈絡,學習從認識農作物開始,到動手製作料理為止,從而更加深入了解我們每日飲食背後所承載的風土故事與人情味。

臺東分署指出,自112年起即積極推動食農教育,長期與縣內國中小學教師建立合作關係,透過課程設計、教案分享與體驗活動,期盼將食農理念從教室延伸至生活,讓孩童能夠以輕鬆、快樂的方式接觸農業知識。今年特別以暑期營隊形式推出體驗活動,讓孩子能在暑假中學得更有意義的知識與技能。

在兩天的活動中,臺東分署精心安排內容,緊扣「食農教育三面六項」的核心精神,包括農業知識、飲食文化、土地認同、人際互動與生活實踐。孩子們前往市場學習挑選當季食材,參與客家廚師的說菜教學,理解料理背後的文化與故事。更特別的是,在最終考核環節中,每組小廚師需在限時內完成指定料理,並站上台前,向在場約50位家長與嘉賓「說菜」介紹其料理所用食材、製作流程及創作理念。透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與團隊合作,更讓他們在實作中獲得成就感。

活動最後一場成果展,則邀請百位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共餐時光。看著孩子們親手端上的料理,家長們不僅大讚美味,更感受到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成果。現場笑聲不斷、氣氛熱絡,充分展現食農教育所傳遞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溫暖連結。

臺東分署表示,食農教育不僅是對農產品與飲食文化的認識,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建立。透過與土地的互動、與他人的合作,以及對生活的反思與實踐,讓孩子們從小建立正確的食物觀與環境觀,對於永續農業的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

此外,臺東分署長期致力推動農村再生與農村旅遊,鼓勵青年農民與小農結合在地農業與休閒旅遊,發展多元農遊體驗活動。自《食農教育法》通過以來,分署更加積極推動「食農教育+農村旅遊」的整合模式,讓更多民眾能藉由參與式體驗,重新認識台灣農業的豐富面貌與價值。

臺東分署強調,未來將持續與更多在地農業單位、食農職人合作,舉辦更多類似活動,期盼將食農教育深植人心,真正從校園走入家庭、從農村融入生活,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從「吃」開始,學會珍惜、理解與感謝。

食農體驗營邀請親子同樂共食
.國小生化身小廚師,分工合作完成指定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