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兩地的鄭成功風潮與影響力

歌川豐國繪《國姓爺合戰》,右為主角和藤內(鄭成功) 歌川豐國繪《國姓爺合戰》,右為主角和藤內(鄭成功)

日本的鄭成功風潮

而鄭成功在日本的影響力,遠超越出生地平戶。乃因其忠義精神與英雄事蹟被改寫,18世紀初江戶時代近松門左衛門創作《國性(姓)爺合戰》人形淨琉璃歷史劇中,鄭成功就被稱作「和藤內」,這名字及有寓意和(音wa,日本)、藤(音dou,唐)、內(音nai,否定),說明和藤內不是日人也不是華人的身分多重性,以東洋武士之姿,英勇登場,最終驅逐韃靼,光復國都救出父親鄭芝龍,迎立新皇即位,天下從此大治。此劇先在大阪開演,就大受好評,隨後再京都、江戶(東京)演出。這股風潮更讓日本文人在18→19世紀就創造出12種以國姓爺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更讓國姓爺忠勇、愛國形象深植人心。

在平戶可一探東亞英雄鄭成功幼年成長蹤跡,緬懷其豐功偉業。別忘了平戶更是各國貿易所在,有和風、唐船、蘭學等多元文化匯集,漫遊平戶定有更多驚喜與收穫在等著您。

鄭成功文化祭 台南—— 平戶的文化紐帶

民國50年《台灣風物》推出鄭成功開台300周年紀念特輯,邀請日本學者撰文介紹平戶市鄭成功史蹟、文獻。隔年更有平戶市長山鹿光行,促成平戶鄭成功分靈廟落成。57年《台南文化》推出鄭成功扶桑史蹟專輯,主要介紹平戶市內有關鄭成功的各項史蹟,可見透過鄭成功,拉近台南與平戶的距離。

91年起台南市開始舉辦鄭成功文化節,原本是透過鄭成功來行銷文化古都台南,加深大眾對於台南作為古都的印象。而鄭成功精神內的海洋特色,也隨著文化節發揮出來,甚至成為與國際交流的重要連結,最具成果就是與鄭成功出生地平戶市的合作。

96年平戶松浦史料博物館借出「唐船之圖卷──臺灣船」,作為台南市進行台灣船復原工作的重要參考。100年適逢鄭成功開台350周年,先是年初平戶市長率1、2百人參訪團參加文化節活動,同時福建南安也率團與會。7月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率團回訪平戶,參加當地「鄭成功生誕祭(387年祭)」。該年松浦博物館舉辦「自由港市平戶:鄭成功與東亞貿易」,與台南商借3件重要鄭成功文物:鄭成功肖像畫、鄭成功書法、松浦厚書法。同時台南在文化節時也舉辦「17世紀船舶文物特展」與松浦史料博物館商借文物6件。展現兩造因為鄭成功串連起深厚的情誼。

105年平戶鄭成功紀念館舉辦山門落成典禮,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再度率團訪問平戶,與平戶市長一同參與揭牌典禮,這又是因鄭成功搭起的兩地情緣。108年台灣船仿製完成,為紀念鄭成功特別命名「臺灣成功號」。113年適逢鄭成功誕生400周年,台南跟平戶正式締結締盟,簽訂友好交流協定書,會中還請來荷治時期荷屬東印度公司的臺灣末代長官揆一(Frederick Coyett)的後代子孫一起見證。鄭成功的海洋精神,串起兩岸、日本平戶與荷蘭,成為台南走向國際,與世界交流的最好媒介。

曾展示於台南1661台灣船園區的「臺灣成功號」,因構件年久毀損,台南市文化局已於2023年將其解體
日治時期(1925→1939)發行的明信片,荷蘭人描繪國姓爺軍進攻熱蘭遮城的景況(圖片提供:收藏家潘思源)
(左圖)民國100年,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前往平戶,參加鄭成功生誕祭;(右圖)民國105年,賴清德市長再度前往平戶,參加鄭成功紀念館山門落成典禮

鄭成功後代子孫─鄭愁予

鄭成功海洋性格中浪漫情懷,似乎也影響著其第11代孫鄭愁予(1933→2025),鄭愁予詩作中充滿以海洋為底蘊的浪遊精神,也有人評價其始終以詩魂伴海洋。

鄭愁予《我們航行,所以航行》(節錄)

海洋 萬象的母親
在創世第一章生育了大地
且昇華她浩淼的母愛
結為億億兆兆愛的因子
那是水珠水珠光明自主
鋪天之為雲翳昇空而上九重
蓋地之為雪域結冰原之兩極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TO’GO泛遊情報》雜誌第325期(2025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