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域日光 探訪二社一寺的能量與魅力|東照宮-江戶工藝的極致寺院

東照宮 東照宮

走進日光,不只是造訪歷史古蹟,更像是一場心靈朝聖之旅。無論是在青翠杉林間漫步,又或是在神橋前駐足,皆可感受古老信仰與自然共鳴的力量,體驗日光「聖域」之名的真正意涵。

日光(Nikkō)位於日本栃木縣,自古以來便兼具宗教聖地與觀光名勝的雙重地位。其歷史可追溯至西元766年,高僧勝道上人在此創建四本龍寺並多次登上男體山修行,最終在山頂建立神社與佛堂。進入江戶時代,隨著德川幕府的興盛,日光的名聲更加響亮,德川家康辭世後也依其遺願被奉祀於日光,同年興建東照宮,並與輪王寺、二荒山神社共同構成的「日光的神社與寺院」,更於199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彰顯其在日本宗教史與建築藝術上的崇高地位。而除宗教文化之外,日光亦以自然景觀聞名。自1934年被指定為日本最早的國立公園之一以來,這片山林之地以高山、湖泊、瀑布與溫泉著稱,不僅保存了珍貴的生態環境,也延續了日光作為宗教聖域與旅遊勝地的雙重魅力。

東照宮-江戶工藝的極致寺院

德川家康於1616年辭世後不久便被神格化,為遵從德川家康本人的遺言,其子德川秀忠於1617年創建東照宮,並將德川家康的神靈供奉於此。其實東照宮在創建之初並非現在的模樣,只是一座樸素的神社,直至1634年至1636年間,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為表敬意,主導了大規模重建,使神社在規模與裝飾上達到前所未有的華麗,也奠定了今日東照宮壯麗輝煌的格局。

東照宮的整體建築採用融合神道與佛教元素的「權現造」(Gongen-zukuri)樣式,並以繁複雕刻、鮮豔彩繪與金箔裝飾展現江戶工藝的巔峰之美。作為日本神道信仰的重要聖地,東照宮不僅象徵德川家族的榮耀,也凝聚了日本歷史、藝術與宗教文化的精華。歷經數百年的風雨與多次修復,東照宮依舊金碧輝煌、細節完好。漫步於古木參天的神域之中,沿著石階徐行,彷彿能親身感受到江戶時代的莊嚴氣度與華麗風華。

守護陽明門的左大臣神像
▲守護陽明門的左大臣神像

五重塔 – 兼具美觀與安全性

五重塔最初建於1650年,由一位大名奉獻給日光東照宮,然而最初的五重塔已毀於火災,如今高聳於入口處的建築是於1818年重建的版本。這座五層高的塔樓,不僅是莊嚴的建築物,也蘊含深厚的象徵意涵。自下而上,每一層分別代表「地、水、火、風、空(虛無)」,展現日本佛教與神道融合而成的宇宙觀。

在建築設計上,五重塔採用了極為特別的耐震工法。其中央設有一根名為「心柱」的柱子,並非直接落地,而是懸吊自第四層,柱底離地約10公分。這樣的構造能有效緩和地震與強風所造成的晃動,在日本傳統塔樓中極為罕見。外觀上,五重塔則以鮮紅漆面與多彩裝飾點綴,屋簷層層飛揚、對稱優美,與東照宮內其他建築的華麗風格相呼應。

1.	五重塔自下而上代表著「地、水、火、風、空」
▲五重塔自下而上代表著「地、水、火、風、空」

表門 – 進入神域的第一道門

表門(Omotemon)又稱「仁王門」,是進入神社境內的第一道莊嚴入口。此門建於1636年,屬於德川家光大規模重建的一環,並在明治時期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表門採用八腳門形式,以八根柱子支撐,結構嚴謹、佈局對稱。整體通體朱紅,屋頂覆以銅瓦,氣勢巍峨。穿過表門,便意味著正式進入東照宮的神聖空間,門的兩側放置兩尊約四公尺高的仁王像,左側張口的為「阿形」,右側閉口的則是「吽形」,象徵宇宙萬物的開端與終結,即「阿吽之道」,而在門後可見狛犬石像,與前方的仁王像形成呼應,可同時守護神域的入口。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表門隸屬神社建築,卻以神社守護獸結合佛教護法,充分體現出日本歷史上「神佛習合」的信仰特色。

表門在明治時期即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表門在明治時期即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穿過表門便意味進入神聖空間,因此奉獻酒桶也擺放於此
▲穿過表門便意味進入神聖空間,因此奉獻酒桶也擺放於此
右側閉口的仁王為「吽形」,象徵萬物的終結
▲右側閉口的仁王為「吽形」,象徵萬物的終結

三神庫 – 收納神器的堅固庫房

日光東照宮的三神庫(上神庫、中神庫、下神庫)位於表門進入後的右側,是專門保存祭典用品的重要建築群。這三座倉庫主要收藏春、秋兩季「渡御祭」所需的馬具、衣裝與行列器物,是祭典得以完整舉行的核心設施。

在建築形式上,三神庫採用類似奈良正倉院的「校倉造」結構,以木材交錯堆疊建成,不僅堅固實用,也展現了古典的風格。外觀則點綴彩繪、金具與雕刻,讓功能性的建築同時具備藝術性,其中位於「上神庫」屋簷下的兩隻「想像之象」,是由匠師依據傳聞與想像雕刻而成,在江戶時代日本尚未真正見過大象的情況下,充分體現了工匠的想像與創造力。

想像之象是由江戶匠師依據傳聞與想像雕刻而成
▲想像之象是由江戶匠師依據傳聞與想像雕刻而成

神厩舍 – 繫養神馬的重要空間

神厩舎(Shinkyūsha)位於日光東照宮表門內左側,是一座專為供奉神馬而建的馬廄建築。它是整座神社中唯一採用素木造(即不施漆、不加彩,以木材原色呈現)風格的建築,展現出樸實而莊重的氣韻。

神厩舎建於1636年,由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在東照宮大規模整修時一併重建。建築規模約為桁行三間、梁間五間(深約6公尺、寬約10公尺),屋頂覆以銅瓦,正面屋檐設有優美的拱形破風裝飾。雖外觀簡樸,卻在細節上體現出嚴謹的工藝與莊嚴的神聖氛圍。與東照宮內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的其他殿舍相比,神厩舎以木質本色與自然質感形成鮮明對比,更突顯其「以樸守敬」的精神。現今在每天上午約10:00至14:00之間,神厩舎仍會繫留白馬(御神馬),供參拜者觀賞,象徵神明的侍從與神域的守護者。

神厩舎是東照宮中唯一採用素木造風格的建築
▲神厩舎是東照宮中唯一採用素木造風格的建築

三猿 – 醒世的知名雕刻

在神厩舍正面與側面共雕有8組浮雕場景,總計16隻猴子,而神厩舍上最具代表性的木雕群,便是「遮眼、遮耳、遮口」的三隻猴子,合稱「三猿」,象徵「不看、不聽、不言惡」的道理。

這組雕刻不僅展現江戶時代木雕藝術的高超技巧,更融入倫理與信仰的內涵。在日本傳統文化中,猴子被視為能守護馬匹的靈獸,因此神厩舍設置猴子雕刻,寓意為神馬祈福避兇,而三猿的動作則源自儒家倫理與佛教義理,勸誡人們遠離邪惡、不正之事,藉由自我約束達到品德修養。更有趣的是,三猿並非孤立存在。神厩舍的八幅猴子浮雕據說象徵了「人生的不同階段」,三猿只是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部分,也因其寓意深刻,最終成為日光東照宮的文化標誌之一。

三猿便是木雕群中「遮眼、遮耳、遮口」的三隻猴子
▲三猿便是木雕群中「遮眼、遮耳、遮口」的三隻猴子

東西迴廊 – 技藝高超的精緻長廊

東西迴廊是環繞本殿及主要殿宇的長廊,為立體的「ㄇ」字形結構,遊客自表門進入後,可沿著這兩條精緻的木構長廊,穿梭於拜殿、祈禱殿、神樂殿、神輿社等建築,總長約220公尺。而東西迴廊不僅具備結構上的連通功能,也以其華麗的透雕、漆塗與彩繪裝飾被指定為東照宮的國寶之一。進入迴廊時,遊客可抬頭欣賞梁枋上的浮雕與木紋,並透過串連各殿宇的視覺節奏來進行藝術觀察與沉思。

東西迴廊因其華麗的透雕與塗裝被指定為東照宮的國寶之一
▲東西迴廊因其華麗的透雕與塗裝被指定為東照宮的國寶之一

眠貓 – 東迴廊的國寶

「眠猫」是日光東照宮內最具代表性的雕刻之一,位於東回廊通往奧社的潛門上方梁枋。這件作品雖然僅約高15公分、寬20公分,卻被列為國寶級建築裝飾藝術,名氣遠超其大小。根據神社與導覽解說,傳說中它為江戶時代傳奇木雕匠人左甚五郎(Hidari Jingorō)的作品,雖無確切史料能證明,但這一說法流傳甚廣,也為雕刻平添神秘色彩。

雕刻中描繪一隻貓蜷伏安眠、雙目緊閉,周圍點綴牡丹花,背景有竹林與兩隻麻雀自在嬉戲。這幅場景常被解讀為「和平時代」的象徵,貓安睡不獵,雀鳥也能無憂自在,此外,「眠」在日語裡不僅指睡眠,也蘊含「寧靜、平安」之意,寓意江戶幕府一統天下、戰亂止息、社會安定。值得一提的是,2016至2018年修復時,曾一度將眼部線條加深,呈現「薄眼微睜」的姿態,呼應傳說中貓雖睡卻仍警覺的說法,但最終仍依原貌復原,保留了閉目安眠的典雅姿態。

眠猫位於東回廊的潛門上方,被視為「和平時代」的重要象徵
▲眠猫位於東回廊的潛門上方,被視為「和平時代」的重要象徵

陽明門 – 日本最美之門

陽明門(Yōmeimon)是日光東照宮中最為華麗、同時最具象徵意義的大門,也是遊客到訪時最常駐足讚嘆的焦點建築。陽明門的聞名之處,在於其極盡繁華的雕飾,其門樓上雕有超過五百尊形象,涵蓋童子、聖賢、神獸、花鳥與寓言故事等題材,再輔以金箔與鮮豔彩繪,使整座門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如同一幅立體的藝術長卷,門額「東照大權現」更是由後水尾天皇親筆題寫,凸顯其尊貴地位。

然而,陽明門不僅有華麗的外觀,更蘊含深厚的文化哲理。它別稱「日暮御門」,寓意人們從早到晚觀賞都不會厭倦,象徵藝術之美的無窮魅力。門體共有十二根支柱,其中一根特意刻成「逆柱」或「倒柱」,被視為驅邪之設計。這種「刻意的不完美」,呼應日本傳統思想中「完美即是衰退的開始」的哲理,提醒世人保持謙遜與警醒。近代以來,陽明門也歷經修復,自2013 年起展開的「平成大修」歷時四年,至 2017 年完工,成功讓雕刻細節與金箔光彩再現昔日榮華,重現江戶工藝的極致風采。

被指定為國寶的「陽明門」,又享有「日本最美之門」的美譽
▲被指定為國寶的「陽明門」,又享有「日本最美之門」的美譽
其門樓上超過500尊的形象堪稱江戶工藝的極致
▲其門樓上超過500尊的形象堪稱江戶工藝的極致

唐門 – 通往御本社的高貴之門

 唐門是通往日光東照宮御本社(包含拜殿與本殿等主要神殿)的正門,現已被指定為國寶。其建築採用「四方唐破風造」屋頂設計,四面皆呈優雅的拱形曲線,是唐破風(kara-hafu)建築的代表傑作。唐門最具特色之處,在於整體的純白基調,其門體覆蓋以貝殼磨製而成的「胡粉」,使建築潔白明亮,與周圍環境形成鮮明對比。門上雕刻數量超過六百件,題材廣泛,既有「舜帝朝見之儀」、「許由與巢父」等中國古代聖賢故事,也包含七賢人、七福神、仙人、花鳥水鳥等主題,雕工精緻細膩,栩栩如生,展現職人技藝的高峰。而唐門平時並不對一般參拜者開放,僅在例祭、新年或天皇與使者來訪等重大場合才會啟用。日常遊客只能在門前仰望,感受它的莊嚴與工藝之美。

唐門以「胡粉」製成的純白基調,與周圍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唐門以「胡粉」製成的純白基調,與周圍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御本社 – 東照宮最重要的場所

御本社(Gōhonsha)是整座東照宮的核心所在,由本殿、拜殿以及連接兩者的石之間組成。當遊客穿過唐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御本社宏偉壯麗的建築群,其建築屋頂、柱樑與梁枋均覆以金箔與彩繪,雕刻題材更是多元,從神話故事、動植物圖案,到古典人物與幻想生物,無不展現江戶時代建築藝術與宗教象徵的結合。當走入參拜區,遊客須脫鞋且禁止拍照,以確保祭祀空間的莊嚴與保存。而除了供奉神靈,御本社亦是舉辦典禮的重要場所,包括春秋兩季的例祭以及其他神道儀式,信眾會在此進行參拜、供奉與祈禱。

御本社採用名為權現造的建築樣式,其屋頂、柱樑與梁枋均覆以金箔與彩繪
▲御本社採用名為權現造的建築樣式,其屋頂、柱樑與梁枋均覆以金箔與彩繪

奧宮 – 德川家康的長眠之地

奧宮(Okumiya)是供奉德川家康神靈的陵寢,象徵著家康神格化的最終歸宿,坐落於御本社後方的山坡上。前往奧宮的途中,遊客需沿著兩百多階石梯,穿行於蒼勁的杉木林間,逐步攀登,過程中自然而然感受到莊嚴與神聖的氛圍,對旅人而言,走進奧宮也意味著從金碧輝煌的殿宇轉入幽靜肅穆的聖域。奧宮由祭祀建築與拜殿組成,中央矗立著寶篋印塔,塔下正是家康的實際長眠之處。奧宮平日僅開放至拜殿,供一般參拜者遙敬,而墓室深處則只限神職人員於祭儀時進入。

奧宮寶篋印塔的下方,正是德川家康的實際長眠之處
▲奧宮寶篋印塔的下方,正是德川家康的實際長眠之處

東照宮 Info

  • 地址:山內2301
  • 時間:8:00→17:00(11→3月至16:00)
  • 票價:成人票1300¥

撰文:張君溥/圖片提供:TO’GO片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