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延平鄉鸞山部落(Sazasa)深山裡,有一片靜謐且繁盛的原始森林,過去一度面臨開發威脅,卻在一位布農族青年堅持之下而轉危為安。如今,一座台灣少見的開放式森林文化博物館座落於此,成為原住民族文化與山林生態共融的珍貴據點。
清晨的霧氣尚未完全散去,遠方的都蘭山嵐如紗籠罩在台東延平鄉的鸞山路上。或許因為高度關係,坐在緩慢蜿蜒於山林間的休旅車中,即使打開車窗,也已聽不見一旁卑南溪的淙淙流水聲。扼腕之際,車已抵達延平鄉的鸞山派出所,由於通往博物館的路沒有任何路標指示,所以參觀民眾必須先在這裡集合、報到,然後再跟車至園區。

雖名為「博物館」,不過這座我們即將造訪的博物館,不僅沒有圍牆,也不存在眾人習以為常的展示空間。而這裡最珍貴的展品,除了山嶺與清風,還有一整片活著的原始森林,而這間博物館的最好解說員,正是與這片山林共生的布農族人。博物館所在的鸞山部落是布農族語中的「Sazasa」,這是一塊「甘蔗長很高、動物很活躍、人活得很好」的土地。我們聽起來有些浪漫甚至詩意的形容,背後不僅隱含了博物館館長兼創辦人阿力曼(Aliman)守護故土的鋼鐵意志,也彷彿是一段關於重建原民主體意識及保存古老森林智慧的堅定宣言。

鸞山部落 為一片森林付出所有的人
初抵鸞山部落,便能明白阿力曼當年如何力排眾議、不畏權勢也要守護這片森林的原因。這裡不僅視野景觀優美,據說風水也是極佳,引得外來財團曾競逐開發豪華度假村,就連宗教團體也有意在此興建靈骨塔,因此不斷針對部落居民大舉搜刮土地所有權。「不是為了對抗誰,我們只是想守住祖先的土地,這片森林不只是外人眼中的『資源』,而是祖靈的家;我們無法賣祖先的骨頭。」阿力曼坦言,他並非不思進步求取之人,只是當走在現實與信念的十字路口時,他選擇守護祖先留下的土地。
為了不讓故土被輕易破壞,阿力曼一方面向銀行抵押自己的土地貸款,並向親朋好友借錢籌資,另一方面帶著家人與夥伴以行動搶救這片森林,多年下來過著宛如守夜人的生活——抵擋財團、保住土地、喚回族人記憶,甚至數度面臨土地被法拍的困境。但他不僅沒有退,反而把路走得更堅定。終於,他在這片榕樹林上建起了森林文化博物館,成為布農族文化重建與生態教育的重要堡壘。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 – 無需展示品,森林就是活著的教室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的範圍,遠比我們想像得大。它不是一棟建築物,而是一整片原始森林。從樟樹、黃枝欖到菲白木,一路延伸到山澗的野溪與老藤,這片森林不只是布農族人的祖屋、野生動物的棲地,也是他們與自然對話的場域。過程中,導覽老師親自領著所有訪客穿梭林間,解說內容遠超過單純介紹植物的名稱,而是重新連結這片土地與部落(人)的關係。
走進這座博物館的「林道」,迎面而來的不只是蓊鬱的綠意,還有一段段無法被寫進課本與手冊的歷史導覽,全都來自布農族人代代相傳的生活智慧,如辨樹、辨草、辨風聲,以及那些與自然和平共處的儀式、歌聲與身體記憶。導覽老師告訴我們,古老智慧有太多值得現代人學習及反思之處,因此他們並不打算以現代人處理知識的態度,也就是付諸文字,然後裝訂成冊或甚至是以數位流通,而是希望遵循古老作法,邀請大家前來以身體觸摸,然後用心靈感受,重新聽見土地的語言。
在館方人員的帶領之下,眾人把帶來的檳榔與小米酒,於入山前的布農族迎賓祭儀與儀式上進行祖靈祭拜,象徵與土地互動交流,隨後進入氣根四起的原生白榕群,親眼感受樹木隨時間「移動」的奇妙景象,並走在懸崖氣根架設的繩索廊道,穿越狹窄「一線天」峽谷,挑戰體能之餘,也同時親近原始森林。之後,館方還帶領眾人圍繞柴燒火爐體驗原民燒烤,享用布農族風味餐及手作搗麻糬等文化體驗。



開放博物館裡的文化運動
「森林不是為了觀賞而存在,而是為了學會尊重、學會生活才對。」此一精神不僅轉化成森林銀行、族語導覽、弓箭課程、植物採集等實際體驗活動,館方也希望在這裡推動心靈淨化與教育研究,成為台灣少見、類似歐美的「開放式博物館」(Open Air Museum)。過去20多年來,已有超過30萬人次參訪這座博物館,其中不乏來自全台及世界各地的生態及環保協會,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的地球憲章組織等。

不過,無論訪客來自何方、背景為何,每一位抵達森林博物館的人,首要學習之事就是「慢下來」:暫且放下自己的問題,先聆聽土地的聲音。 不走馬看花,也沒有觀光行程,森林文化博物館強調的是「參與」,而不是「參觀」,同時強調以布農族的觀點進行詮釋與教育,在既定的導覽行程之外,也長期推廣環境行動、族語保存及部落導覽,其願景是藉由這片土地重建布農族的主體性,以自己的語言講述族人歷史,以自己的知識詮釋土地萬物。森林博物館的成立,可以說是一場從山林出發的文化運動,也可視為原住民在現代社會中尋找話語權的具體實踐。
非關資源,而是一種信仰
導覽過程中,聽聞同行訪客回饋,形容鸞山森林博物館彷彿一座都市人的祕密基地,提供一個反思文明與自然關係的憑藉。目前博物館僅開放30→50人左右團體預約,暫不提供個人自由行參觀,強調學習與參與,而非消費與觀光。這裡不是一個讓人拍照打卡、走馬看花的地方,而是一個讓人願意彎下腰、蹲下來聆聽土地脈動的學習現場。

無論是阿力曼抑或這裡的布農族人,他們也不曾自居為這塊土地的主人,而是希望所有到訪的人都能成為森林的「同行者」,從山林導覽、傳統歌謠、野外採集到文化談話,每一項行程都是重新認識人與土地關係的機會,讓願意用身體記住樹的名字、用雙腳踏過祖先走過的路的旅人,能在導覽結束之後深刻理解「森林不只是資源,而是信仰」;那正是這座試圖在現代文明裂縫之中,重新找尋與土地共處方式的博物館,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資訊:
- 地址:台東縣延平鄉197縣道41K附近,鸞山派出所集合
- 電話:0911-154-806(聯絡時間8:00→20:00)
- 費用:$400→600(依年齡分級)
圖片提供: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國家環境研究院、易遊網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TO’GO泛遊情報》雜誌第325期(2025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