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中山區,一座港灣與山巒交織的城市角落,在歲月流轉中靜靜累積著北方港都的歷史記憶。無論是登上白米甕砲台遠眺曾緊繃的海防線,或是走入仙洞巖體驗天然岩洞中的香火傳說,每一步都彷彿踏進舊時光的山海軌跡。
白米甕砲台-守望港口的歷史堡壘
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西岸的高地上,其地勢險要,北面臨海,視野遼闊,是日本為因應日俄戰爭所興建的近代軍事防禦工事。白米甕砲台建於1900年,完工於1902年,砲台設有四座朝向北方外海的砲座,主要裝備8吋加農砲,形成一道堅實的海防線。此外,砲台內還設有砲兵射擊指揮所、觀測所、彈藥庫等設施,展現其作為海防堡壘的完整功能,並與對岸的和平島砲台形成交叉火網,是基隆港防衛系統的關鍵一環。由於當地早年曾有荷蘭人與清軍駐防的傳說,因此太白莊地區也有「荷蘭城砲台」之稱,不過現存建築大多為日治留下,現為基隆市市定古蹟。

為了提升旅遊體驗,基隆市政府在2022年啟用「白米甕砲台遊客服務中心」,提供定時導覽、展示空間與旅遊資訊,讓遊客能更深入了解這段百年軍事歷史。現今的白米甕保存了許多當初的砲座、觀測所、彈藥庫與機槍陣地,但最大的亮點還是從平台望出的遼闊視野,不但可以俯瞰基隆港的進出船隻,更能遠眺太平洋與基隆嶼,晴空萬里時,湛藍的大海將與青綠的草地構成明信片般的美麗景色,若是夏夜來訪,還能感受到海風吹拂與城市燈火交織的浪漫氛圍。
景點資料
- 基隆市光華路37巷120號
- 10:30→17:00



基隆燈塔-坐落海角的百年航標
經過白米甕的涼亭往山丘走去,可以看到通往基隆燈塔的登山步道,沿途林蔭遮蔽,視野不斷開闊,越往高處走,越能感受到山海交會的壯麗。這條步道的最高處為白米甕尖,從山頂可輕易遠眺基隆嶼並俯瞰基隆港,步道路程僅需20分鐘即可抵達基隆燈塔,屬於親民型的海岸健行路線。

位於步道終點的基隆燈塔建於1962年,是台灣北部最具歷史意義的海上導航地標之一。基隆燈塔最初建於1900年,原為磚砌圓塔,為了因應長年海風侵蝕與強化結構,在1962年改建為現今所見的鋼筋混凝土方塔。它座落於萬人堆鼻,也就是基隆港西岸突出的海岬上,視野極佳,是欣賞港口風光與船隻來往的絕佳地點。早年塔燈設有紅色光弧,用以標示港外險礁,後來因為險礁被炸除,紅光弧才隨之撤除。2021年,這座燈塔被正式列為基隆市定古蹟,並在整修後重新開放,成為市民與遊客可自由參觀的文化景點。
景點資料
- 基隆市光華路51號
- 09:00→17:00(周一休息)


球子山燈塔-燈塔遺跡與午炮記憶
球子山燈塔建於1956年,是台灣第一座由國人自行設計、施工完成的燈塔,位於基隆港西岸的球子山頂,塔身為白色四方形混凝土結構,高度約12公尺,座落於海拔約88公尺的山丘上。最初興建此燈塔的目的是與基隆燈塔形成一條直線,引導船隻安全進出基隆港。然而,隨著航道的變遷及新瀨險礁的清除,球子山燈塔已於1991年後停止運作。

前往球子山燈塔的步道入口位於中山三路103巷底,沿途經過一處廢棄的軍營,步道全長約500公尺,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而從球子山燈塔沿步道向上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火號山山頂,山頂設有一座圖根點基石,並保留有昔日的軍事遺址,如砲陣地掩體等。日治時期,為了規律居民的作息,當局在此設立午炮制度,每日中午施放信號炮,稱為「火號」,用以傳遞時間訊息,站在火號山頂,可俯瞰基隆市區、港口及周邊海域,視野極佳,風景壯麗。
景點資料
- 中山三路103巷旁軍營山頂
- 24小時開放



佛手洞-地底迷宮中的神祕手印
佛手洞是一處充滿探險氛圍的天然海蝕洞穴,日治時期,佛手洞曾被用作防空洞,加上過去曾有大量蝙蝠棲息,因此也被俗稱為「蝙蝠洞」。由於長年受海風與浪潮侵蝕,洞內形成蜿蜒曲折的通道與錯落岩壁,而其中一塊岩面自然浮現出清晰可見的巨大「掌印」,彷彿佛手印記,「佛手洞」也因而得名。進入洞內,周圍岩壁高低起伏,有些地段需蹲低或側身通行,如同天然的地下迷宮,而偶爾傳來的滴水聲,更增添昏暗空間中神秘氣息,可讓人深刻感受到自然的鬼斧神工。如今經過基隆市府整修,佛手洞內鋪設碎石步道並設有照明設施,已成為基隆熱門的地質景點,不過雨天時部分區域會有積水,探訪時仍須注意安全。
景點資料:
- 基隆市仁安街11號
- 08:00→17:00


仙洞巖-岩壁裡的祕境信仰
仙洞巖位於基隆和平橋與中山三路一帶,是由石灰岩長年受海浪與風化侵蝕而成的海蝕洞窟,全長約80公尺。洞內涼爽昏暗、氣氛靜謐,錯落的天然岩壁彷彿藝術裝置,宛如一座「天然佛寺」。早在清代就有人在此供奉佛像,如今洞內仍供奉觀音菩薩、彌勒佛與地藏王菩薩,並設有香案、燈明,為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尤其在農曆初一、十五與觀音誕辰期間香火鼎盛。許多民眾也會在此靜坐冥想,享受片刻寧靜。而洞窟深處有一處被稱為「一線天」的狹窄岩道,其寬度僅容一人通行並需側身通過,信眾認為有去除晦氣、重獲新生的象徵意義。這段驚險又富挑戰性的通道,也成為遊客們最愛打卡體驗的亮點之一。

順帶一提,位於基隆仙洞巖旁的「仙洞小吃」,是不少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味道,也成了遊客造訪仙洞巖後不可錯過的美食小站。這家沒有招牌的小吃攤已經飄香超過60年,主打多樣化的傳統台灣小吃,包括燒賣、麵線羹、甜不辣、綜合湯等,每道價格都相當親民,樸實又有懷舊風味,相當適合作為旅途中短暫歇腳的補給站。
景點資料:
- 基隆市仁安街1號
- 08:30→16:00


仙洞公園-仙洞上的清幽園地
仙洞公園緊鄰著名的仙洞巖,是一處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的休閒場所。從仙洞巖的右側可找到一處石階入口,仙洞公園正位於步道之上,大約5分鐘就可到達山頂,沿途可吸收充足的芬多精,而山頂的觀景亭不只環境清幽,還可盡情俯瞰基隆港的貨櫃碼頭作業,適合遊客前來散步,欣賞港灣風光。


在仙洞公園的另外一頭則是基隆聖安宮,又稱「基隆大甲媽」,具有深厚的地方信仰與文化意涵。聖安宮建於民國56年(1967年),由旅居基隆的大甲鄉親所建造,其供奉的大甲媽祖是大甲鎮瀾宮的第一尊分靈。每年農曆三月,聖安宮都會組團回台中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並舉行回鑾遶境儀式,為信眾祈福,同時庇佑往來船隻的平安。
仙洞公園 景點資料:
- 基隆市仁安街3號
- 08:00→16:00
聖安宮 景點資料
- 基隆市中山三路111巷59號
- 07:00→18:00,周六、日06:00→18:00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TO’GO泛遊情報》雜誌第324期(2025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