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的龜山區緊鄰新北林口,擁有廣大淺山丘陵,親山步道眾多且難度不高,是台北近郊爬山踏青的好選擇。龜山同時也有桃園地區多眷村的特色,在市民的努力下保留了昔日的樣貌,這種山林間的自然洗禮和眷村文化的人文深度,便是龜山區的旅遊魅力所在。
福源山步道──尋幽探祕的自然天堂
福源山步道昔日是龜山兔仔坑通往鶯歌的山路捷徑,全長2.2公里,由海拔104→345公尺,沿途栽種杜鵑、鳳仙、波斯菊、太陽花等十餘種花卉,也有油桐和山櫻花的身影,景色優美難度不高,是自然健行的絕佳路線。

步道的起點鋪設石階方便通行,隨後路徑轉為自然土路,蜿蜒穿過竹林與山林,保留原始風貌,沿途有涼亭提供遮蔽和休息的空間。當我們爬至山頂,龜山、鶯歌、樹林地區的山巒景色映入眼簾,壯麗的山勢綿延不絕,彷彿與天際相連。途中經過一段上坡的木板土階,右側竹林間隱藏著一塊稜角分明的石塊,刻有疑似「后」的草書字跡,可能是古墓遺跡的殘存,為步道增添了神祕色彩。
步道終點處的百年大榕樹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樹齡超過300年,粗壯的樹幹與茂密的枝葉,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是台灣僅存的幾棵榕樹神木之一,昔日居民相信這種大樹都有神靈,因此在樹下供奉土地公。樹旁還有一顆沉積貝殼化石岩,見證地質年代的久遠,吸引許多生態與歷史愛好者的目光。
INDEX/福源山步道
- 地址/桃園市龜山區湖山街88巷
大棟山405高地──輕鬆征服一等三角點
名列小百岳的大棟山,擁有405公尺的海拔高度,是龜山龜崙嶺的制高點,也被稱為405高地,這裡設有一等三角點,視野絕佳,四周山巒環繞,遠至台北101,近至淡水河蜿蜒流過的景色,一覽無遺。無論是清晨的雲海還是黃昏的彩霞,都吸引著眾多登山客與攝影愛好者前來捕捉那動人的瞬間。

大棟山的登山路線有多種選擇,從圓光橋出發經福源山步道,或從兔坑產業道路進入,各有其魅力。沿途經過古老的石雲禪寺,莊嚴的氣氛與百年老樹群交相輝映,讓人心靈沉澱;而另一條路線則通過基礎忠恕道院與千佛寺,步道周圓遍布茂密的原始林,四季皆有不同景致。

405高地的觀景台是這裡的最大亮點,設有三角點及水文觀測站,登頂後,向東可見雪山山脈與大漢溪,向西則是觀音山與林口的景色,南北方向更囊括中壢、淡水河及台北盆地的全貌,當看到這個風景時,登山的疲憊會在這一刻被廣闊的視野所沖淡,讓人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與身心的舒暢。

想要站上405高地,其實不一定要登山,因為這裡有產業道路可以開車或騎車直達,對於腿腳不好或是想節省時間的人來說,真的是非常方便,從台北市區開車前往不用一個小時,就可以輕鬆征服一等三角點。
INDEX/大棟山405高地
- 地址/桃園市龜山區兔坑村
長庚養生文化村──湖畔步道賞落羽松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為了實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提出養生文化村概念,並規畫設計出一個讓年長者依然可以過著多彩多姿、自在有尊嚴的生活環境,在桃園龜山地區建立的「長庚養生文化村」,這裡有17公頃的草原、農園、休閒棧道、步道等,讓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沉浸在大自然,提供一個健康養生的環境。

四季有不同色彩的落羽松在近幾年爆紅,長庚養生文化村的入口處附近便有一處環湖步道可欣賞落羽松美景,走在步道上,可以看到落羽松和湖面倒映的樹影構成一幅美麗圖畫。這裡的範圍雖然不大,但環境優美又可輕鬆抵達,一到假日車位更是一位難求,推薦平日時間前來漫遊。
百年土地公
養生文化村內的福德宮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土地公廟,座落於文化村左側公園福氣步道上,前身為舊路村之山神土地公廟,依地方耆老表示,該土地公原為石雕金身,具有百年歷史。養生文化村在建立時將原土地公祠予以搬遷,改建為福德宮,採預灌成型組裝而成的先進工法,現在已成為地方及養生文化村的信仰中心。

苗圃綠環境生態園區──都市近郊的綠洲
在桃園市各地區看到的綠美化苗木、市樹、市花等相關環境綠化的植物,大多都是由龜山的苗圃園區提供,已持續二十餘年,這裡在2017年將既有苗圃空間部分區域規畫建置為「龜山苗圃綠環境生態園區」,進行園區轉型活化,以森林公園模式發展成環境教育場所和民眾休憩空間。

苗圃綠環境生態園區占地約10公頃,主要分為A、B、C三區,其中A區設有入口意象、園區服務中心、綠種子活動廣場、景觀生態池、苗園展示區、景觀溫室及活動教育教室等設施,於2019年啟用,並在2021年獲得環境教育認證,成為推廣永續理念的重要據點。

園區內不定期舉辦環境教育課程,帶領遊客認識樹種、觀察植物生態,並傳授苗木呵護技巧,將自然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春夏季節,園內蝴蝶翩翩飛舞,吸引大小朋友駐足觀賞;而鳥類如台灣藍鵲、五色鳥等,也成為這片綠洲的常客,伴隨蟲鳴鳥叫,為遊客帶來全感官的自然饗宴。

INDEX/龜山苗圃綠環境生態園區
- 地址/龜山區下湖街320號
- 電話/03-327-8570
-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休)
- 門票/免費
憲光二村──舊時光的全景回顧
桃園地區有非常多眷村,而憲光二村是唯一的憲兵眷村,興建於1968年,並於1974年增建公寓式職務眷舍,展現出不同時期的眷村建築風格。這座眷村完整保留了婦聯會興建的建築形式與文化意象,並在2006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同時,憲光二村也是知名電視劇《光陰的故事》拍攝地,與中壢馬祖新村及大溪太武新村並稱為「桃園眷村鐵三角」。

自2006年原住戶遷村後,憲光二村沉寂了十年,直到2016年,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推動修復與活化計畫,設立駐地工作站,並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讓眷村重新煥發生機。如今,憲光二村已成為眷村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提供文史導覽、藝術創作、假日市集等多樣活動。

走進憲光二村,老房子、斑駁的牆面與老樹營造出彷彿時光靜止的氛圍,中央榕樹廣場曾是孩子們玩耍、大人聊天的地方,至今仍保留著濃濃的人情味。未來,憲光二村將積極朝全國首座「移民博物館」的方向發展,串聯多元族群的參與,展現桃園與台灣多元文化共生的體驗,對眷村文化與歷史有興趣的人來說,憲光二村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文化寶藏。

INDEX/憲光二村眷村文化園區
- 地址/龜山區大同路138巷
- 電話/03-319-7132
- 開放時間/9:00→18:00(周一休)
- 門票/免費
眷村故事館──歷史與情感的交匯點
龜山眷村故事館是龜山區陸光三村改建後唯一保留的老眷村建築,這座故事館原為陸光三村自治會辦公室,曾是眷村活動與社區交流的重要場所,為保存珍貴的眷村文化,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2004年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於2015年重新開館,致力成為社區居民與遊客共同參與的文化平台。

館內以保存眷村歷史為核心,從人物故事出發,輔以實物展示,透過文化分析的角度讓訪客了解50→60年代眷村的生活縮影。舊皮箱、縫紉機、黑膠唱片等老物件,見證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故事,內部特別設計了可折疊移動的故事箱,位居民和家庭提供專屬的展示空間,並採用紀錄片、聲音箱等多媒體形式,生動呈現龜山眷村的真實生活。


INDEX/龜山眷村故事館
- 地址/龜山區光峰路43號
- 電話/03-329-6662
-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休)
- 門票/免費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TO’GO泛遊情報》雜誌第321期(2025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