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岸旅遊也充滿藝術文創風!「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熱鬧登場,漂流木工作坊、街頭音樂玩出夏日趣味

朱銘美術館展出作品:李蕢至《水種子》 朱銘美術館展出作品:李蕢至《水種子》

由交通部觀光署指導、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朱銘美術館承辦的「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自七月揭幕後持續吸引大批民眾參與。九月份起,活動範圍擴及北海岸多處場域,從朱銘美術館一路延伸至金山市區及基隆八斗子在地友善餐廳,節目涵蓋手作共創、在地走讀、街頭音樂與作品導覽,邀請民眾一起「玩藝術、玩生活」。

今年藝術季以漂流木為靈感,策劃多場兼具藝術性與參與感的工作坊,包括《漂流魚跟我回家》、《漂流排排樂》及《圈住一片海》,每個週末在朱銘美術館舉行親子貢創活動,大小朋友都能一起動手共創。

海玻璃手作課程《圈住一片海》,以漂流木所代表的海洋保護意識以及連結的「海廢」物品為發想,取用海玻璃創作,讓參與者透過手作過程重新思考藝術與環境的關係。
海玻璃手作課程《圈住一片海》,以漂流木所代表的海洋保護意識以及連結的「海廢」物品為發想,取用海玻璃創作,讓參與者透過手作過程重新思考藝術與環境的關係。
共創活動以漂流木為靈感,邀請大小朋友共同參與。圖為工作坊活動《漂流排排樂》:利用漂流木的不同造型,相互組合,疊出想像力。
共創活動以漂流木為靈感,邀請大小朋友共同參與。圖為工作坊活動《漂流排排樂》:利用漂流木的不同造型,相互組合,疊出想像力。

此外,藝術季還推出藝工導覽,民眾可於9月6日及9月13日上午11點與下午2點,於朱銘美術館服務中心集合,由專業團隊解說館內五件作品:《水種子》、《剖面》、《對於漂流的想像》、《漂流.隧》、《秋天耳語》,讓參觀者透過聆聽與感知,探索作品背後的靈感與環境意涵。

朱銘美術館展出作品-剖面
朱銘美術館展出作品-剖面
朱銘美術館展出作品-張國耀《漂流·隧》
朱銘美術館展出作品-張國耀《漂流·隧》
朱銘美術館展出作品-路瓦· 里維拉LUA RIVERA《秋天耳語》
朱銘美術館展出作品-路瓦· 里維拉LUA RIVERA《秋天耳語》

展期期間,藝術季更推出「打卡贈好禮」活動,民眾只要拍攝任一作品並上傳至FB或IG,標記朱銘美術館官方帳號及Hashtag #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至服務中心出示即可兌換限量「海玻璃吊飾」。

除了朱銘美術館主展場外,今年還特別邀請三組在地策展團隊—「浪金山」、「食考房」與「子隆山房」,推出結合自然、人文與創作的區域策展系列,包含漁村深度走讀、海廢創作工作坊、環境藝術共創及生態舞蹈演出,讓藝術走進地方日常,與土地與社群緊密連結。

子隆山房以「流動的身體」為策展主題,邀請 Dancecology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駐地創作,帶領大家用身體與自然對話。
子隆山房以「流動的身體」為策展主題,邀請 Dancecology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駐地創作,帶領大家用身體與自然對話。

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邀請民眾暑假期間前往北海岸,透過參與與創作,發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更多活動資訊,可至藝術季官方網站及「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Facebook專頁查詢。

丘智偉《對於漂流的想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