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堂苦茶油製油正式於宜蘭大南澳啟用,首次以「策展式工藝基地」概念開放,完整呈現品牌十年來推動苦茶油復興與地方共生的成果。製油所結合30坪專業製油空間與50坪展覽區,以五大展區呈現苦茶籽從栽植、採收到榨油及再生應用的全流程,並同步推出三大主題遊程,邀請民眾親身走進土地,理解苦茶油從產地到生活的永續故事。
回歸土地本質 讓農業成為文化與工藝的實踐
茶籽堂執行長趙文豪表示:「農業的英文 agriculture,結合土地的 agri 與文化的 culture,意味著農業不只是生產,更是文化的延續與工藝的展現。」
他指出,農業的根本在於理解與尊重土地,從種植技術、製油工藝到地方文化,構成完整的產業鏈。選擇在宜蘭大南澳設立製油所,除了因為當地氣候與土壤適宜,更希望讓生產、製油與銷售都在同一片土地上完成,「我們不只是壓一瓶油,而是在復興一個產業。」
他強調,茶籽堂希望讓傳統榨油技術與現代設備並行,讓每一滴苦茶油都能在產地完成,讓油品製作成為土地文化的一部分,讓人重新理解台灣農業的深度與專業。
透明製程展現工藝精神 五大展區訴說苦茶籽的一生
茶籽堂製油所總面積約80坪,其中30坪為專業製油區,完整呈現16道製油工序中的八大關鍵製程,包括碾碎、榨油、過濾、儲油、包裝與品質檢測。全區採用透明化設計,參訪者可直接觀摩油品製程,體會茶籽堂對品質與工藝的堅持。
本次策展以五大展區貫穿土地與工藝的故事:
A區〈播種〉
從自然與文化出發,回望苦茶籽作為百年作物的生活智慧,詮釋「回到土地」的精神。
B區〈培育〉
呈現茶籽堂自2014年起與農民契作的歷程,結合科普展示,說明苦茶樹如何與社區共生。
C區〈生產〉
製油核心場域,展現16道工序,強調低溫餅式榨油工藝保留油質風味。
D區〈風味〉
聚焦苦茶油的營養價值與料理應用,展示其健康與文化雙重價值。
E區〈循環〉
延伸苦茶籽再利用的概念,展示茶粕再製為洗沐用品的應用,實踐永續生態系的完整循環。
活化舊穀倉 讓空間訴說土地的故事
製油所所在建築原為舊穀倉,過去用以存放稻米,如今經活化再生,成為兼具生產、展示與教育的複合基地。
茶籽堂邀請「格式設計團隊」操刀空間設計,以「回到土地」為主題,保留穀倉原有結構與時間痕跡,融合現代自然材質。中央設置階梯式中島檯面,以陶土磚包覆,象徵土地溫潤質地;背面開設橫向大窗,引入山林與田野景致,使室內與自然相連。
整體配色取自苦茶籽不同熟成階段的色調,從深褐、紅棕至金黃,再以茶籽堂代表的橘紅識別色點綴,呈現自然且富層次的氛圍。
三大主題遊程開啟永續新體驗
為深化與地方的連結,茶籽堂推出三條主題遊程,邀請民眾從生活走入土地,體驗山海間的永續實踐。
朝陽永續旅遊
以地方散策為主軸,串聯朝陽小舖、朝陽客來香餐廳、步道與漁港,深入理解企業與社區如何共創。
企業志工假期
結合環境服務與農事體驗,讓企業志工參與復育行動,落實 ESG 與產地支持。
永續循環見學
以製油所為核心,串連天后宮、苦茶園與社區據點,探索苦茶油從信仰、農業到工藝的完整循環。
茶籽堂執行長趙文豪表示:「南澳的步調緩慢而真實,這裡有山、有風、有生活的氣味。希望製油所與朝陽社區的結合,能讓更多人重新理解土地如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他期盼,來訪者不只是旅人,更是土地故事的參與者,透過體驗找回與自然共生的節奏。
茶籽堂以「土地為起點,工藝為語言」,在宜蘭大南澳開啟一段從產地到文化的永續旅程。這座製油所不只是榨油基地,更是一場土地復興的行動,象徵台灣農業文化邁向新世代的里程碑。
參觀資訊
- 朝陽永續旅遊:5小時深度小旅行,20人以上成團。
- 企業志工假期:5小時捲袖行動體驗,20人以上成團。
- 永續循環見學:5小時循環考察路線,20人以上成團。
- 製油所參訪:目前僅接受團體預約(20人以上),參訪時間約1~1.5小時,費用每人250元,可折抵館內消費




圖片來源:茶籽堂/編輯:林志豪
